索引号:shg28/2013-00010 | 主题分类:卫生、体育 | 发布机构: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
发文日期:2011-04-15 | ||
名称:山海关区卫生局2011年工作思路 |
山海关区卫生局2011年工作思路
以全力构建“112364”城乡基本医疗体系框架为目标,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医德医风建设,加强行风建设,努力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强力推进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工程,实施最大卫生惠民工程,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医疗应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实施健康城市维护行动,改善城乡环境卫生,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监管,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强化食品卫生监督,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全面落实妇幼保健,强化实施“母婴安全”工程,扎实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为推进“一区四化”和全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保障。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卫生服务体系。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路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建工作。二是投入30万元完成第一关镇卫生院扩改建工作。三是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改造工作。
2、持续深入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医改政策,完成九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二是建立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价销售、财政补贴制度、提高服务性收费的补偿制度。
3、全面加强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一是坚持以镇卫生院管理为主,以村卫生所为阵地,把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延伸到村,2011年上半年全区农民建档率达到30%。二是加大社区卫生管理。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推进“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4、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最大卫生惠民工程。一是扎实推进新农合制度建设,力争参合率达到95%;二是加强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逐步扩大报销范围,提高补偿比例。三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贫困农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强化资金管理,合理、有效、安全使用资金。
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强化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1、一是开展争创“四十标兵”活动。强化共产党员在卫生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深化医德医风建设。三是继续开展“服务窗口亮起来”工程。四是大力开展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开展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切实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有效防范岗位职权廉政风险。
2、继续深化巩固医院管理年活动。一是强化行风建设,提升服务意识,优化服务质量;全面推行院务公开制度,重点抓好医院服务收费的公开,严格执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医疗收费价格公示查询、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监控和合理检查评价等制度。二是继续实行单品种药品用量“双排序”、“双公示”、“双监控”三双制度,定期对各类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医疗收费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继续完善全员五级承诺践诺制,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医德医风各项规定落实。四是深入开展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使广大医务人员牢固树立诚信为患者服务的良好风尚。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3、深入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严肃查处医疗服务中收红包、乱收费等违规违纪问题。针对专项治理和查办案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查找漏洞,完善体制机制制度。强化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责任制,明确各医疗单位院长为第一责任人。严格药品招标配送制度,继续重申“四个严禁”,进一步健全完善对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的监督制约机制,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4、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更好地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益,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三、强力推进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工程,实施最大卫生惠民工程。
1、结合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创建活动,推行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和二级医院选调医生到镇卫生院开展技术支援服务,建立卫生支农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发挥城市医务人员的作用,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技术水平。
2、深入实施“医疗惠民工程”和10个方面便民利民措施,抓好“惠民医院”和“惠民病房”建设,完善便民、利民、惠民长效机制。对城乡“低保”居民和农村“五保户”等贫困患者“一免三减”的医疗惠民措施。
四、强化医疗应急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人才培养 。
1、抓好人才建设。一是规范重点学科、学术带头后备人才管理,2011年拟引进有资质的本科生30名。制定高层次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医学创新队伍。二是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招聘拔尖的医学技术人员,全年各临床科室开展新技术不少于2项。
2、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一是健全质量管理组织。完善质量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各类委员会作用。二是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制订基本药物使用规范和临床应用指南,建立药品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三是推进以质量为核心的医疗服务管理,建立以质量为重点的医疗服务评价系统、信息公示和医疗风险预警系统。
3、强化医疗应急工作。建立“绿色通道”机制,加强医疗应急工作。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落实各项应急工作措施。
五、加强疾病防控,实施健康城市维护行动。
1、加强疾病预防控制 。一是加强重点传染病监测与预防控制工作,做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不明原因肺炎等重大疾病防控工作。二是完善突发疫情应急机制,规范传染病网络直报。三是加强检测主动搜索,完善应急预警机制、配齐配全应急物质设备,及时应对各种突发疫情。
2、实施疾病控制健康维护行动。一是落实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重大疾病防治措施;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及“双关双控”措施。加强结核病人的转诊和追踪调查,结核病人发现率70%,治愈率达85%;二是以《河北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5-2010年)》评估和河北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考核验收为契机,确保消除碘缺乏病达标率100%。
3、加强儿童计划免疫。一是巩固消灭脊髓灰质炎成果和到2012年消除麻疹活动,加速消除麻疹、控制乙肝进程,扩大免疫规划接种率,城乡达到95%以上,流动人口达到90%以上。二是加强霍乱、狂犬病等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三是加强实验室、冷链储备建设。检验项目开展率达85%以上。确保冷链正常运转。开展出血热疫苗接种工作,接种率达100%。
4、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要发挥新作用。一是以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健康城市·从我做起行动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继续全面实施健康环境工程。二是加大知识传播普及力度,今年宣传活动次数要达到10次以上。三是以环境治理为本,巩固“除四害”成果,大力开展群众性灭鼠活动。切实降低鼠密度和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
六、强化食品监管,保障食品卫生安全。
1、提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一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要求,以建设食品安全城市为重点,确保5个100%工作目标的完成。(1、卫生许可证核发证合格率100%;2、各类卫生监督工作覆盖率100%;3、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及时处理率100%;4、群众投诉、举报调查处理及时率100%;5、各项卫生行政处罚正确率100%;)。二是制定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体系,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测预警系统,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开展培训和模拟演练,确保暑期及全年食品卫生安全。三是有重点的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对食品制假售假的打击力度。有效预防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防治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四是深入开展“食品放心工程”。进一步清理整顿餐饮业卫生许可,对食品行业实行食品量化分级管理,把集贸市场和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食品作为监管重点,切实保护重点人群和弱势群体的健康权益。五是加强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抓好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和桶装饮用水、瓶装水及涉水产品的卫生监管。
2、加大医疗市场监管力度。继续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的专项整治工作,坚决取缔无证行医,防范不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执业,规范异地执业和超范围行医,建立对医疗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控制院内感染,强化医院消毒隔离设施的监督,加强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废物处置行为,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和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七、全面落实妇幼保健工作,深化实施“母婴安全”工程。贯彻落实《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继续实施“母亲安全”工程,扎实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加强医院产科建设,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儿童、孕妇系统管理,力争使管理率达90%以上;加大实行免费婚前体检的宣传力度,力争婚检率达90%以上;继续抓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偿,力争补偿率达100%;为减少我区出生人口疾病和缺陷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重点加强并落实基层妇幼保健,完成全区孕产妇、儿童微机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承担保障妇女儿童健康。
二O一O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打印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