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shg41/2013-00006 | 主题分类:人口与计划生育、妇女儿童工作 | 发布机构: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
发文日期:2011-04-15 | ||
名称:山海关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 |
山海关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
山海关区人口计生局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规划
十一五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中央人口计生《决定》精神,坚持“保稳定、惠民生、强服务、促统筹”的原则,创新思路,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深化服务,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五年来我区符合政策生育率分别为99.15%、98.79%、98.98%、98.68%、97.76%,均优于市下达的考核指标。
一、夯实基层基础,确保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
(一)强化人口计生目标管理。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度,实行领导联系计生后进单位制度,加大后进街道、村居的转化力度,严格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奖励、违反计生政策一票否决、党员干部提职任用计生把关等项制度。
(二)加强人口计生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有关规定办理再生育审批工作,实行再生育前公示制度,五年来共办理再生育审批625例。严格落实“国四条”和国家、省奖励扶助、特别扶助相关政策,认真开展所涉人员的资格审核和确认工作。在全区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文明执法专项活动,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十一五期间共征收社会抚养费89.3万元。
(三)落实各项经常性工作制度。加强孕前型管理和服务,严格落实月访视、季服务、术后产后随访等制度,充分发挥区计生服务站主阵地作用。依法规范服务流程和服务内容,加强全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保障服务对象的健康、安全。开展药具优质服务活动,不断提高药具发放的覆盖面和易得性,实现流动人口避孕药具发放的全覆盖。
(四)抓好长效节育措施落实。实行奖励制度。建立完善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奖励制度,鼓励各镇村等基层单位积极落实奖励措施。
(五)扎实推进新型生育文化建设。一是深入开展“双文明”、“新家庭文化屋”创建和婚育新风宣传评比活动。二是开展“零距离”调查服务活动。三是积极开展人口文化活动。通过开办电视专栏、农村广播、出板报、悬挂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婚育新风知识和典型事迹。
二、坚持综合治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一)做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开展早期教育进“村居、进家庭”活动。在石河镇新建村建立早期教育示范基地,在路南办事处海韵社区建立早期教育社区便民服务点,经常性邀请早教中心的专业人员,免费为0—3岁婴幼儿提供早教指导服务。
(二)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是积极开展创建省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居”工程示范点工作,落实流动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便民维权“十项措施”,并在生殖健康服务、免费技术服务、困难救助等方面实现了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管理、同服务。
(三)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设立关爱女孩家庭帮扶台帐,多方筹集“关爱女孩行动”公益金。落实三级两全包保责任制及相关部门、区域间相互协作和信息沟通制度,联合卫生、工商相关部门切实加强对B超设备、医疗机构、重点药品、生育对象的管理,实行有奖举报,严打“两非”,较好地落实了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各项措施。
三、深化“计生惠民”行动,全面落实利益导向机制
完善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补充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今年共投入资金226.26万元,全部落实城乡0-18岁独生子女父母每月奖励、符合二胎生育条件而自愿不再生育夫妻每人奖励、农村计划生育奖扶对象奖励、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奖励,以及落实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救助金。出台《关于在普惠政策中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实行优先优惠的意见》,在新农合、农村产妇住院分娩、就业培训、扶贫开发等方面,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优先优惠。为190名农村独生子女中高考办理加分手续。
四、加强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推动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实施区计生服务站改建项目,目前项目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二是加快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修改完善镇街、村居人口和计生信息数据库,增加信息录入设备和录入人员,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强化信息沟通和交流。三是加强基层计生协会组织建设。制定基层群众自治百村(居)实施方案,引导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
“十二五”,是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深化综合改革,建立以区为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体制机制的关键时期,为了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现就 “十二五”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制定如下发展规划。
一、切实解决人口计生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一是着力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确保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改善农村计划生育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农村人口自控能力。加强对外出生育人群的“三查”监管,从源头上控制流出人口违法生育行为。
二是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强化禁止B超鉴定、禁止非医学需要人工终止妊娠、禁止溺弃女婴,形成全社会“关注女婴生存、关爱女孩成长、关心妇女健康”的舆论氛围。加强对已婚育龄妇女的经常性服务,减少非意愿妊娠。集中开展打击“两非”专项活动,加强对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机构以及个体诊所B超机使用和人流、引产术的监督管理,对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机构和个人实行行业禁入制度, 依照法律和党纪政纪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是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工作格局。将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管理、同服务,实行以流入地为主的目标管理双向考核。建立信息互通、工作联动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机制。真正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到位。
四是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坚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程序和文书档案,严肃处理违纪违法行为。深入开展便民维权活动,保障群众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切实加强计划生育信访工作,有效遏制因执法不当而引发的群体上访等恶性事件发生。
二、不断强化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工作
一是加强计生服务能力建设。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装备水平,配备必备的医疗器械和设施,人员、服务、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将村级计生服务室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积极开展免费婚前检查和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和诊断、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工作。
二是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完善育龄妇女信息应用系统,推进人口计生系统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公开化。加强镇村、城市社区和计生、公安、卫生、民政、教育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实现人口信息互通、网络资源共享。
三是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队伍建设。稳定基层干部队伍,加强计生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树立人口计生干部新形象。
四是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家庭社会保障机制。开展生育关怀行动,逐步完善有利于计生家庭的社会保障体系。
五是大力倡导新型生育文化。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利用人口计生部门的资源为广大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提高育龄妇女家庭的生育质量、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在全社会形成“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关爱女孩、生殖健康”新型人口文化。
三、建立完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领导机制
一是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联手、社会参与的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工作格局。
二是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区委政府每年与各街镇和相关部门签订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书,坚持党政领导、计生部门、相关部门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街镇、部门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是建立计划生育工作奖励激励制度。在每年全区人口计生工作会议上,依据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结果,对上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考核以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履行情况好的街镇、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打印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