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shg58/2013-00200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 | 发布机构:政府办公室 |
发文日期:2009-02-27 | ||
名称:山海关区人民政府关于《区人大十三届二次会议“关于加快临港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议案”的决议》落实情况的报告 |
山海关区人民政府关于《区人大十三届二次会议“关于加快临港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议案”的决议》落实情况的报告
山海关区人民政府 关于《区人大十三届二次会议“关于加快临港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议案”的决议》 落实情况的报告 ──2009年2月25日在山海关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山海关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 王家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报告《区人大十三届二次会议“关于加快临港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议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落实情况,请予审议。 2008年,临港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禀赋优势,全力做优园区投资环境,着力提升项目引进的规模、水平和效益,园区规划日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征地安置平稳推进,项目引进实现重大突破,项目发展聚集效应日益显现。 一、全力宣传推介,加快招商引资步伐 2008年,园区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资源,提升园区知名度的基础上,突出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组团招商、节会招商等手段,精心组织招商活动,圆满完成了山海关第三届大樱桃节暨乡村旅游投资项目洽谈会等各类客商邀请接待工作,初步形成了遍及华北、辐射东南的招商网络。全年共组织重点招商活动10次,小团组招商20余次,接待客商300余人次,成功入园项目17个,超亿元项目4个,合同引进资金15.2亿元(不包含热电联产项目)。08年11月28日,园区办事处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国华电力分公司就山海关热电联产项目正式签约,这是园区成功引进的首个投资三十亿元的战略项目。入园项目中,雅豪新材料基地、工务器材物流中心一期、商用混凝土、美光管业等4个项目已经达产,荣浩金属船舶舾装件、标准化厂房、金恒重工等8家企业已开工建设。2008年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15万元,引资额3.5亿元,圆满完成了全年计划指标。园区目前在谈项目54个,涉及总投资120亿元,山海关船舶配套园、天威保变风力发电等超大型项目正在洽谈中,前期工作已经展开。。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项目载体功能 园区启动以来,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累计投资8000万元用于征地及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园区1号路、2号路、四零四厂东侧路、五船线改线、长途光缆改线、自来水管线引入、路灯架设等系列工程,起步区基础设施配套基本齐全,保证了入园企业建设需求。今年以来,重点实施了如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是根据2008年项目摆布需要,完成了总长度460米的404厂东侧道路以及该路两侧8000立方米的土方平整和一处高压铁塔塔基护砌工程。二是完成了园区1、2号路两侧道路绿化工程,共栽植桧柏870株,景天9.36万株,露地花卉球260平方米;三是投资3110万元的标准化厂房项目完成了3、4、6号厂房(总建筑面积1万平米)建设,已对外出租,厂区外网配套工程正在进行。1、2、5号三栋厂房已完成主体工程,全部工程预计于2009年5月底完成。四是启动了总投资7371万元的滨河路一期、自来水管网东延两项重点工程,总长度950米的污水主管线一期工程已经竣工。 三、完善产业规划,明晰园区发展方向 根据我区产业特点和区位特色,园区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山海关临港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市规划局已同意该规划成果;同时聘请市内相关专家编制了《山海关临港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纲要》,以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为三个发展阶段,勾勒出园区远景发展蓝图。我们还聘请北京赛迪顾问有限公司编制了《山海关临港工业园区产业定位规划和招商策划报告》,经多轮专家评审后已形成规划成果,明确了“一体两翼”的园区产业功能定位,即打造以船舶配套为主导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食品精加工、节能环保信息等配套产业,同步发展临港物流、金属压延、电子信息等配套产业。同时,委托河北师范大学正在编制《山海关临港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对园区11.22平方公里规划范围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目前已完成前期现场勘查和相关资料搜集,正在进行区域性环境指标监测工作。 四、提升人员素质,打造一流建设队伍 我们将加强园区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着力点,确定了每周定期集中学习制度,聘请专家讲授国家重大政策、法律法规、商务礼仪、世贸规则、金融知识等内容,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进一步优化办事处行政效能和服务环境,办事处全体同志深入学习天津国华盘电公司5S管理模式,制定了《临港工业园区办事处5S整顿方案》,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办法和竞争机制,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园区建设队伍。 五、规范园区管理,确保园区良性运行 一是做好安全生产监督。我们与入园企业、项目建设施工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督促企业逐步完善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岗位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应急救援预案等各项制度,形成了园区、企业与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监理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建立了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负责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二是抓好园区物业管理。我们督促各入园企业制定厂区及周边环境整治方案,划清卫生责任区,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园区道路的清洁、养护工作,营造良好的园区生产环境。经区地名办审批,园区现有三条道路正式命名为“泰昌路”(老102国道)、“开元路”(纵三路)、“兆丰路”(一号路),设置了12块路牌标识。三是积极申报省级工业园区。2008年5月,我们顺利完成了省级工业园区审核小组的考评验收,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中。 六、拓宽融资渠道,培育多元投入机制 我们积极筹措园区建设资金,着力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一是申请专项资金。积极做好国家开行贷款、省交通厅道路建设专项资金、供排水管网建设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争取工作。二是盘活存量资源。成立专门工作组,对长城以东区域内国有资产的权属性质、使用现状等情况进行细致调查摸底,做好向银行融资前期准备。三是成立园区开发公司。成立了秦皇岛市东苑临港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增强园区自我运营能力。 七、优化发展环境,精心搭建服务平台 我们坚持“提前介入、超前服务、公开承诺、限时办结”的原则,完善了《政府投资性投资项目服务流程》和《入园企业审批流程》等规范性文件,精心印刷了《山海关临港工业园区招商手册》,认真落实首办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倾心服务客商。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重点搭建三个平台:一要搭建好服务平台。开通绿色服务通道,精简审批程序和收费项目,对入园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制,为大型项目量身打造专业服务体制,做到洽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建设、建设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二要搭建好技术人才培养平台。在已与山桥技校达成定向培养人才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山海关区职业教育优势,积极推动入园企业与技工学校对接、企业岗位与技校优秀学生对接;与劳动人事部门加强协作,在被征地农民中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证。三要搭建好银企合作平台。探索建立担保体系和信用体系,切实帮助入园企业解决融资、年检等方面的问题。谋划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实行战略合作,建立专门面向入园企业的金融支持平台,协助符合条件的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提高综合竞争力。 八、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园区和谐发展 一是成立园区土地所,协同区国土分局、孟姜镇政府,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征地工作措施,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确保项目用地和土地储备。二是根据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需求,抓紧完善园区征地拆迁政策,谋划在老102国道以北集中建设拆迁农民安置区,避免重复拆迁,加快园区建设进度。目前已与秦皇岛海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就农民安置区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征地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一期所涉土地的招牌挂工作已结束。三是谋划制定农民安置长效机制。制定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就业扶助、子女入学奖励等多项优惠政策。目前已通过范庄、南窑河村委会对符合条件的27户失地农民发放了总计4.7万元的子女入学奖金。向被征地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免费培训,并与中铁山桥集团高级技工学校实行“区校合作”,优先招录被征地农民中的适龄青年,鼓励失地农民在园区就近择业。 在扎实开展园区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园区建设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尚不通畅;配套优惠政策体系尚未形成,投资软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项目层次不高,包装储备不足,招商网络亟待拓展等。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思路,攻坚克难,认真解决上述制约园区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园区的跨越发展、优化发展、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