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shg58/2013-00199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 | 发布机构:政府办公室 |
发文日期:2009-02-27 | ||
名称:山海关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山海关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山海关区2008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09年2月25日在山海关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发展改革局局长 郑 涛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提交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计划执行情况 2008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在国内外经济形势突变的情况下,积极应对,出手有力,努力克服各种矛盾和困难,保证了区域经济的平稳运行、较快发展,较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目标。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93154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2138万元,同比增长2.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7177万元,同比增长11.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3839万元,同比增长13.7%。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3418万元, 同比增长23.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112万元,同比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73元,同比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5887元,同比增长8.7%。 三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在耕地面积总量有限的情况下,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持续加强对农业的资金政策扶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大樱桃、特色蔬菜、花卉苗木等农业产业带建设。克服蔬菜、水果、肉、蛋等农副产品一度价格走低,农业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任务目标。农业总产值完成58948万元,同比增长2.6%;农业增加值完成32138万元,同比增长2.2%。农业产业化率达到57%。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新铁德奥铁路道岔、工务器材扩产、雅豪新材料等一批新建、扩建项目相继投产。临港工业园区建设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已成功引进项目17个,为全区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效益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72180万元,同比增长31.9%;完成增加值76812万元,同比增长15.3%。深化企业技改创新,共开发新产品9个,北方博大、嘉诚锯业分别被评为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第三产业持续增长。消费品市场秩序稳定、流通活跃、商品丰富,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价格总体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虽有所上升,但未对人民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1092万元,同比增长24.4%。旅游经济由于“五一黄金周”取消、四川汶川大地震、奥运期间旅行团队减少等原因,旅游人数减少,门票收入下滑,全区旅游门票收入8335万元,同比下降29%;旅游人数23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25个百分点。 项目建设取得新的突破。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年共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项目46项,完成投资167313万元,其中,新开工项目27项,完成投资91740万元;续建项目19项,完成投资75573万元。临港工业园区累计入园项目1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15万元。石河生态防洪综合整治工程、渤海明珠国际酒店等项目积极推进。项目建设有效地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2084万元,同比增长19.8%。全区实际利用外资902万美元,实际引进内资63081万元,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措施出台后,我区反应迅速,积极行动,抓紧谋划筛选上报项目,并派专人赴省进京盯办,取得了较好成效,其中,古城环城墙保护范围环境整治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5000万元。 城乡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以“三年大变样”活动为契机,深入实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容貌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实施3条道路、8条街巷的新建改造工程,完成投资1500万元。实施“绿色奥运”等8项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4390平方米。农村造林完成3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2.75%。拆除各类临违建筑19000平方米。完成了南园西楼、南苑小区2处老旧小区的容貌改善工作。扎实推进小西关等6个城中村改造工程,石河镇村民集中居住中心一期主体工程封顶。取缔1吨以下燃煤锅炉20台,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天数361天。 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发展。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低保对象分别达到9620人和3833人,发放低保金及各类补助1984万元。人民医院建成投用,建设城乡基层卫生医疗机构66个,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8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86.7%。为1388户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住房保障。建设完成特困人口集中供养中心。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437万元。组织实施了省科研计划“作物基因表性诱导调控技术在热杂果生产中应用”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工作成果显著,《孟姜女传说》列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计生惠民行动不断推进,落实计生奖扶资金313万元。全力抓好改制企业的后续管理工作,中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二次改制圆满完成。 2008年,我们团结依靠广大干部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绩。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更深刻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基础差,抗风险能力依然薄弱;立区项目储备不足,经济增长缺乏强劲支撑;工业企业亏损面增加,效益增速下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中小企业发展困难;旅游产业经济尚未真正形成,第三产业发展亟待实现结构性突破;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瓶颈制约依然存在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措施 2009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以增加投资和扩大消费为根本途径,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为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工作主线,推进实施“项目立区”主体战略,加快 “城建特色化、旅游产业化、工业聚集化、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全力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12%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待市下达 全部财政收入: 增长12.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 增长8%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6.5‰以内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待市下达 二氧化硫排放量: 待市下达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待市下达 为保证各项预期目标能够圆满完成,拟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项目立区”战略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把培植税源、财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作为项目工作的重点和主攻方向,积极组织,强力推进。着力引进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作用明显,财税贡献度大,安置就业岗位多的生产性项目。对荣浩船舶舾装件、美光管材等项目,做好全面协调服务,尽快促其投产运营;对游艇俱乐部、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加大推进力度,确保早日开工建设。加快国华热电联产项目的可研、选址、论证等相关基础性工作,力争在年内完成备案等前期手续;做好船舶配套产业园项目前期手续的跑办工作,吸引更多的船舶配套生产企业落户园区。2009年我区计划实施千万元项目45项,其中续建项目22项,新开工项目23项。 加强项目谋划储备。深入研究国家、省、市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围绕基础设施、战略产业、民生工程、生态环境等国家支持方向,抓紧谋划筛选一批关系长远发展的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依托我区产业资源优势,以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临港商贸物流业和旅游文化产业为主攻方向,精心包装一批装备制造、铁路配件、机械电子、食品加工等储备项目,并高质量完成各项前期工作。 (二)以推进古城经营开发为突破,加快旅游产业化及第三产业发展步伐 扩大古城保护开发成果。创新思维模式,灵活经营方式,通过市场运作的办法千方百计搞活四条大街,尽快聚集古城人气。加快实施东罗城文化产业园、总兵府复建等项目建设进度。深度挖掘古城历史文化遗产,聘请名家高手策划古城文化产业,借助古城开发的机遇和平台,让文化产业长入古城,拉动全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加快旅游产业化发展进程。丰富旅游内涵,拉长产业链条,健全服务体系。包装开发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精心规划推介一批旅游线路,切实提高我区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吸引力。着力抓好国际游艇俱乐部、老龙头历史文化公园等高档次旅游项目建设,尽快形成综合性大旅游格局。以古城三、四期安置房、古城内环路建设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景区软硬件设施。启动老龙头至角山段长城修缮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和促销力度,特别是要注重旅游文化营销,叫响山海关文化旅游品牌,广开客源市场。 增强商贸流通业发展后劲。鼓励和推动大型商贸企业连锁化、品牌化经营,继续积极发展商贸流通、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引导时尚消费,积极拓展教育培训、家政服务、健身休闲等新型服务业。大力发展综合运输、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型服务业。加快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把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作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方面,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流通网络工程,支持连锁经营、直营配送等业务发展,支持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积极扶持大樱桃批发市场等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发展,推动农村集市贸易。 (三)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核心,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工程建设,按照优质化、规模化、品牌化要求,促进生产要素向特色效益农业集中,重点培育和发展大樱桃、蔬菜、食用菌、特种畜禽养殖、水产品加工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带。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无公害标准示范区。重点抓好三融食品等投资千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加快山海关渔港升级改造和望峪高科技农业生态示范园、大樱桃生态旅游观光园等项目建设步伐。建立健全农机、水利、运输和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等服务体系,完善果品、蔬菜、水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节水灌溉、护岸坝工程、海堤建设等11项水利工程,解决1200口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和3000亩耕地的灌溉问题。加大新民居建设力度,启动实施新建村等2个市级新民居样板村和沟渠寨等6个区级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加快推进工农新村、小西关等村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帮扶力度,年内培训农民2000人次。 (四)以完善临港工业园区承载功能为依托,提高工业聚集化发展水平 有效提升园区载体功能。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聚集化的要求,把临港工业园区作为振兴我区工业经济的基础平台,充分把握、灵活运用省、市关于园区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抢抓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创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努力突破资金短缺瓶颈制约,加快推进临港工业园区基础配套建设,提高园区承载功能。组织开展疏港路以东发展区域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尽快完成园区11.22平方公里的规划环评评审。启动实施以3号路和老102国道改线、污水管网和自来水管网配套、2条高压线迁改工程、变电站和燃气站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大宣传推介和招引力度,紧盯百万吨造船配套、天威保变等在谈项目,吸引一批新型工业项目入园。力促电铁港机械加工、电力电抗扩建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富盛船务、东润科技等在建项目早日完工。强化入园项目的后续服务管理,使园区成为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的最大支撑,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培植优势产业,对骨干企业实行推荐融资优先、建设用地优先、项目技改优先的政策,推动优质资产和增量投入向优势企业集中。突出抓好船舶配套、金属压延、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支持和鼓励企业扩张规模、优化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增优汰劣,改善优化生产工艺,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新开工项目节能环保管理规定,严格控制“两高”行业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加强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的源头控制,支持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装备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快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重点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提升自主创新水平,鼓励优势企业争创知名品牌、著名商标,重点抓好中铁山桥、新铁德奥、工务器材、老虎重工等企业产品的品牌打造,力争占领更大市场。完善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信息网络,加强运行监控和预警预测,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五)以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为载体,加快城市特色化建设步伐 重点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调编工作,完成道南、西关、东部三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编制关城东路、关城西路、老龙头路的景观整治规划,完成关城南路示范路规划和街景整治工作。实施西关大街、正惠街等6条道路建设,对古城内东二条等3条街巷进行改造。年内集中供热率达到78%,燃气气化率达到96.5%,管道气化率达到8.3%。启动兴华市场及其周边改造工程,建设高标准中心商务区。推进平安西里和平安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对水泉小区和新影小区进行改善提高。实施古御路等11条道路绿化改造以及老龙头游憩园和文体广场建设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0000平方米。污水处理厂年内投入使用,推进污水排放配套管网建设。做好建筑节能和新能源利用工作。 (六)以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和劳动密集型项目建设力度,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引导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吸纳就业,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继续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实现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基本生活费社会化管理。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水平。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做好城镇廉租住房配租资金发放工作。推进农村卫生体系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增强对重大传染病的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能力。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年内建成投用。启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保持较低生育水平,维护健康人口环境。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挑战,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科学发展,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多谋善断、勇于创新,为全面完成今年各项预期目标、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