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shg35/2021-208 | 主题分类:其他 | 发布机构:南关街道办事处 |
发文日期:2021-04-26 | ||
名称:【党史中的爱国卫生运动】爱国卫生运动的渊源 |
【党史中的爱国卫生运动】爱国卫生运动的渊源
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贯穿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是党的传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疟疾、鼠疫、血吸虫病、霍乱等疾病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大提高了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水平,提升了人民健康素质。这场卫生运动壮举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并在坚持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爱国卫生运动的渊源】
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积极致力于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针对当时较为严重的痢疾、烂脚、打摆子等疾病,1931年公布了《暂行防疫条例》,1932年决定举行全苏区卫生防疫运动,并提出具体的执行办法,要求苏区百姓不论男女每月开展一次卫生运动,打扫房屋及周围等。1933年,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成为了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开展卫生运动列为施政纲领,作为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抓手。为促使卫生防疫工作有据可依,1937年11月颁布了《暂行卫生法规》,规定了“不乱解小便,不随地吐痰,不破坏公共卫生”等遵守卫生纪律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工作,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并作为政府的责任和领导干部的职责。当时所提出的“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等重要思想,对于当前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依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爱国卫生运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共产党把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注重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群策群力、共建共享,营造健康卫生的生活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