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部署
索引号:shg39/2024-211 主题分类:国土资源、能源 发布机构: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发文日期:2024-12-21
名称:山海关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式获批

山海关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式获批

 2024年12月21日,秦皇岛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山海关区正式进入“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实施阶段,为未来全面建成沿海强区、长城文化公园城市提供规划支撑和空间保障。

《规划》确定我区城市性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临港产业与海洋经济聚集区”。

《规划》提出,到2035年,国土空间格局功能明晰,城市竞争力明显提升,生态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全面提升,长城文化公园城市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到2050年,区域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建成生态宜居、繁荣富裕、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城市,成为享誉国内外的长城文化公园城市。

《规划》提出四个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策略

发挥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重点加强北部林地、石河与海洋资源生态修复治理,加强石河、沙河等生态廊道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为长城文化公园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环境基础。

强化区域通道建设,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与秦皇岛其他区县互为补充,立足山海关港临港产业基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临港产业与海洋经济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地标性产业和产业集群,提升海洋科技研发与产业化水平。积极推进海上“风、光、游”一体化项目,统筹谋划海上风电、海上光伏与海洋渔业、海上旅游观光,培育海洋经济发展区,建设沿海地区绿色发展典范。

坚持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抓手,立足山海关区基础条件和资源禀赋,整合长城周边空间资源,以文化旅游建设为支撑,强化风貌特色塑造,推进全域旅游和产业融合发展,将全域旅游作为经济的增长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城乡融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设施保障能力。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规划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城乡布局,补齐民生短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优化农业生产格局和特色农产品布局,聚力发展以山海关大樱桃为地理标志的乡村振兴样板区。





 

 

 

 

 

 

打印 关闭本页